我的应用
关注对象

关于热卖的那些香港保险,精算师怎么说

helenjia.com
[warning]近年香港保险大热背后,一款产品是否值得买,更多是要从自身出发,而不是为市场“热潮”所动,大家始终要认清个人的真实需求,理性选择、按需购买。 内地人赴港购买保险,险种多集中在重疾险和寿险上,香港市场上的这两类产品多为终身型,并且都有分红,而我们今天就来聊聊香港保险市场热销的两种产品:1.终身重疾险 2.终身储蓄型寿险。[/warning]
  • 一、终身重疾险(分红型)
热销产品:保X危X终X加倍保,友X加X倍安保 香港重疾险以终身型为主,纯保障型的定期重疾险产品非常少。终身型对比定期消费型最大的不足就是杠杆率低(杠杆率 = 保额/保费,杠杆率越高,产品性价比越高)。同样保费,终身型能买到的保额远低于定期消费型。但香港的终身重疾险有一个特点:能分红,通过未来的保单分红去增加保障,填补杠杆率不足。 关于香港重疾险,一直有着下面这些“传说”: 1.“覆盖疾病过百种,远胜内地 所谓“过百种”,其实是重大疾病和轻度疾病的合计,目前国内也有类似的产品。 我一直觉得,25种重疾(内地保监会统一规定的25种)还是保50种甚至更多,实际保障效果几乎一样,因为中国人一辈子可能患的重疾种类并不多,常见的25种重疾已经占了95%的概率百种疾病覆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营销噱头大过实际。 不过这两年内地重疾险多了确诊轻症疾病即可豁免保费的责任,也是目前香港重疾险没有的,我窃以为这是重疾险鲜有的产品亮点,值得考虑。 轻症豁免条款定义: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或于本合同生效或最后一次复效之日起 90 日后因意外,伤害以外的原因导致初次患本合同所列的轻症疾病,我们将豁免本合同自轻症疾病确诊之日以后的各期保险费。 2.“价格有优势,性价比更高 关于这一点,我表示一定的认同。价格优势主要是由于两地产品定价利率的差异造成的,通常定价利率越高,保费越便宜,香港定价利率普遍在4.2%-4.8%之间,内地在3.0%-4.0%之间。 但随着这几年内地保险市场人身险费率改革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批价格媲美香港、保障范围相比原来更全面的重疾产品,有些甚至价格比香港更具优势。只是由于这些产品多为中小规模的保险公司出品,受到公司品牌渠道的限制,无法有效的送达给全部消费者。 而拥有品牌和渠道优势的大公司们,产品还是维持既有的保守定价。所以才让大多数消费者至今仍觉得:对比香港,国内重疾险还是太贵了! 香港某产品(分红型)与国内两家不同规模的保险公司的重疾产品(不分红)比较,国内华X人寿的产品与香港产品的保证部分相差不多。香港重疾险还有保单分红,由于保单分红是非保证利益,比较时未加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国内大多数重疾险,虽然香港重疾险的价格更具优势,但这样的优势,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根据业内人士表示,内地赴香港投保的保单可能会有一定金额门槛,赴港投保的人多为高净值人士。
  • 关于这类产品的小结
关于香港重疾险产品,一定程度上,确实具有价格优势,但一定的保费门槛,未必谁都可以承受。对于普通家庭,我认为,既要满足其保障需求,保费支出又要与家庭收入匹配,重疾险保额定为50万左右比较合适。这种情况下,内地目前也有符合要求的好产品。在赴港投保的各种隐性成本下,我建议可在国内选购,优先推荐传统保障型重疾险
  • 二、终身储蓄型寿险(分红型)
热销产品:保X隽X,友X充X未来 香港的这类型产品,保障较少,更多是储蓄分红的理财功能。我窃以为,选购此种理财型保险的消费者,追求的是美元资产配置、甚至是规避外汇监管转移资产的特殊功能,这也是目前香港这类产品对比内地最特别的地方。 但对于终身储蓄型寿险,我不得不提的是: 1.产品保证现金价值略低 香港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分为保证非保证。所谓“保证”就是保险公司承诺一定给投保人的,属于确定的保险利益,而非保证部分由未来保单分红决定。 由于香港保险监管对保证现金价值没有硬性规定,交由保险公司自由决定。保险公司通过压低保证现金价值,减少自身承担的风险,这样一来,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资本的要求自然就会降低。保险公司开心了,但风险自然就转移到消费者自己身上。 而在国内,保监会有保单最低现金价值的规定,保险公司不能随意设置,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PS:部分产品投保前期保证现金价值甚至为0。有套路称:香港保险好,所以早年退保率远低于国内,其实是投保前几年现金价值很低,过早退保损失太大。 2.产品的早期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是指这份保险在紧急财务危机的时候快速变现的能力,一般通过保单贷款,将现金价值变现。终身储蓄型寿险初期现金价值过低,直接影响其流动性。如果你是冲着短期理财收益去投保并且想要短期获利退出,并不合适。 另外,如果未来投资波动大,保单分红不如预期理想,影响了非保证的现金价值,也有进一步削弱了保单流动性的可能。
  1. 分红高低取决于公司,并不保证
对于这类理财型保险,分红能力决定了它的价值”。而分红能力,又取决于保险公司的长期经营水平既往的分红情况,过去,消费者只能从保险中介口中了解。对此,香港保监处最新颁布的文件中硬性规定:保险公司必须详实地向消费者披露分红产品过往红利分配情况。以保证消费者能清晰了解保险公司的真实情况。虽说过去5年香港保险的实际分红情况还不错,但由于世界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在提高,我了解到,不少香港保险公司已经主动调低了对未来分红的预期。 我再次提醒,保单红利是不确定的,保险公司不会给予任何承诺,过往的分红水平仅能作为一个参考,消费者需要谨慎判断。对我而言,产品销售时给客户演示长期的、高的非保证利益,其实只是给对消费者可能承担风险的一种收益预期,并不能保证。
  • 关注这类产品的小结
理财型终身寿险受到内地高净值人士热捧,其实是基于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由于缺乏有效的出海投资工具,此时内地宣传造势的香港美元保单,便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 不过消费者需要知道,通过此类型保险产品进行理财,不同于传统理财工具,一般需要耐心持有保单10-15以上才能看出一定的理财效果。海外资产配置的工具其实很多,例如境外基金、房产、信托等,当然还有黄金这个硬通货,避险理财也绝不是买一张美元保单这么简单。
  • 小结
目前,用户高净值,保单额度大,是内地人赴港投保的真实写照,香港保险已经跟内地形成了错位竞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高净值用户保险需求的觉醒和追求更好产品和服务体验的愿望。 其实我认为,购买香港保险最大的风险是在汇率波动。虽然目前人民币进入贬值周期,但绝不能用短期外汇波动的思路来看待保险,因为人寿保单的保险期间很长,理赔一般都是几十年后的事情,需要消费者谨慎判断。 关于选购保险,我始终坚持:消费者应首先清楚了解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自身需求,根据需求确定你需要的保额保险期间保障范围,然后,再根据你能承担的保险预算选择合适的产品。别盲从,也无需诋毁。 保乎我认为,由于香港的特殊地位,香港保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对内地保持一定的优势,有些优势(比方说价格优势)正在逐步缩小,而有些优势(比方说大额美元资产配置)仍是不可替代的
关于热卖的那些香港保险,精算师怎么说 https://www.helenjia.com/item/1707.html
2018-04-09 14:18:52 转发链接
助你科技·案例分享
工具导航
版权所有 © 广州助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9-2024
粤ICP备171537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