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enjia.com
[warning]写这封家书的目的,主要是想和你聊一聊“保险”。为什么要聊保险呢,因为现在几乎每个人在成年之后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该不该买保险?我该买哪些保险?我该怎么选保险?我能不能相信那些卖保险的经纪的话?[/warning]
下面我就来说说应付先前这些风险的主要的保险类型。
先从最重要的说起:
你的生命。大致来讲,人寿保险有四种类型:定期,终身,年金和两全。你只需要购买定期寿险(Term)。原因如下:
首先要记住你如果意外身亡,你的最大风险并不是你自己(因为你都已经挂了),而是你的妻子和未成年的孩子。(其实还有你的父母,就是我和你妈妈。不过我们俩有自己的安排和计划,就不用你操心了)
因此你需要保的那种情况,是在你孩子未成年之前(比如你自己25-50岁这段年龄内),你发生意外身亡。定期寿险应对的就是这种情况,而且保费最低。
同样的购买终身寿险的话,其保费要远远高于定期寿险。主要原因是定期寿险是消费险,其功用简单明确:就是为了应对万一不幸丧命的可能性。而终身寿险除了保险以外,还有储蓄功能,在若干年后(比如10/20年后)可以作为一笔定期存款拿出来使用。
原则上来讲,保险就是保险,储蓄就是储蓄,投资就是投资。把这些概念和目的混起来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在美国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叫Buy term and invest the difference,即购买定期寿险,并把余额投资。从上图中你可以看到,付出相同的保费,去购买定期寿险并用余额去购买国债,其回报总是高于购买终身寿险,并且年数越长差别越大。所以老爸对你的建议是:明确保险目的,只购买自己需要的(定期寿险),不要把保险和其他目的(投资/储蓄等)混淆起来。
当然,不买终身寿险,不代表你不需要储蓄。我们家信奉的原则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平时省一点,通过点点滴滴将家庭收入存起来,这样在遇到紧急情况(比如家人生病)时就不会慌张。如果你谨守这条原则,那么通过购买保险强制自己储蓄就完全没有必要。
在这里要特别提一下购买寿险的保额问题。很多人都知道自己需要购买寿险,但是在应该购买多少保额这个问题上却有点糊涂。一般来说,保险经纪人的标准说辞是:保额应该是你的年薪的4-5倍左右。因为本身购买寿险就是为了应对自己因意外去世,留下家小没有人照顾这个风险。那么如果购买了年薪的4-5倍的保额,至少可以保障自己家人生活质量按照现在的标准至少维持四到五年时间。
这个逻辑对么?当然是错的啦。原因如下。首先如果一个家庭中领取高薪的家庭成员发生意外去世,那么这个悲剧当然对家庭造成了无可挽救的损失。不管你买不买保险,这个损失都是巨大的。希望通过买保险来弥补这样的损失有点缘木求鱼的感觉。更关键的当然应该是平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安全,比如开车绑安全带,不要超速,不要酒驾等等。
其次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家庭的日常开支,而非父亲/丈夫的年收入。比如一位40岁左右的爸爸年收入150万人民币左右,照保险经纪的逻辑,这位父亲需要购买保额为600万到750万之间的寿险。这样的买法确实是让保险经纪乐开怀了,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未必合理。因为该家庭每年的开销并不一定都会达到这位爸爸的年收入(150万),更可能的情况是该家庭的年支出大概在30万-70万(每个家庭情况不同,消费观不同,有没有房贷造成的影响不同,等等)。
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在这里我很难给你一个短平快的简单总结。这就更需要你在购买保险之前分析清楚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保的是什么,而不是去盲目追求自己不需要的保险。
很多人在购买寿险时一味追求更高的保额,觉得我特地买个寿险,如果我死了,只赔给我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岂不是太亏了,难道我的命才值这么几个钱?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一个人发生意外丧命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这也是为什么保险公司愿意让你每年花看似不多的钱(保费)来为自己发生生命以外投保的原因:如果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保险公司岂不是要赔死?
新加坡一家比较大的保险公司(NTUC Income)的定期寿险(Term)的年保费和保额示意图。你可以看到一个个人如果投保25万新币左右的保额(定期寿险),需要支付的保费大概是5,000-7,000新币之间。我们取个中间数,6000新币保25万,大约是41倍。
现实生活中一个49岁的男性因为中风而瘫痪的概率是多少?比如美国每年大约有795,000人会患上中风,占总人口的0.26%。当然我这里的计算是非常粗略简单的(因为发生中风导致瘫痪只是定期寿险里赔付的一种情况,还有其他一些情况。同时发生中风的概率和年龄,基因,作息习惯,饮食习惯等都有关系)。真正的保费和保额计算由保险公司专业受过培训的精算师计算,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由精算师算出的保费和保额肯定以保证保险公司盈利为前提。
按照上面这个例子,假设一位40岁的爸爸年薪150万,需要投保700万保费的定期寿险。那么根据41倍左右的大致计算,他需要在20年内支付的保费为17万人民币左右,约合每年8,500元(保20年)。8,500元相对于150万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况且事实上人的薪水一般来说在45岁之后会逐渐递减。用这样的算法去购买寿险显然属于过度消费。一个更合理的方案是购买大约70万-150万左右保额的寿险(视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而定)。假设保额为150万,按照41倍快速计算法,保费大约为36,000元(20年),每年约1,800元。这样一比你就可以看出精打细算可以在购买保险上面省下多少钱。
要知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管这每年1,800元,还是上面提到的每年8,500元,都是打水漂的。每过一年,如果你还没有发生意外并且好好活着,那么你在那一年的保费就白白花掉了。很多人比较容易犯得错误是觉得寿险的保额越大越好,最好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殊不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寿险的保费都是白白流入保险公司口袋里的。
在这里也稍微讲一下年金和两全寿险。年金的话简而言之就是你先把一大笔钱交给保险公司,然后在若干年后保险公司再每年通过年金形式把你自己的钱定期发给你。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相当于你的管家,当然这个管家可不是免费的,会扣除一定的费用。在我看来,有良好的储蓄习惯的普通人完全没必要购买这种保险。
两全寿险,其功能特质介于终身和定期寿险之间,即一般需要缴纳保费一定时间(比如20年),然后在20年后可以将现金价值(Cash Value)取出(这个功能相当于定期存款),同时有寿险功能。相似道理,其投资部分的回报肯定不及Buy term and invest the difference,所以也不推荐。
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聊聊保险(中) https://www.helenjia.com/item/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