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应用
关注对象

今天简单聊聊买房和保险关系(下)

helenjia.com
[warning]下面,我继续跟大家说说当买房的时候,保险应该如何购买?[/warning]
  • . 当买房遇到保险?
年轻人想买房,即使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支付首付,还要穷洪荒之力去应付供款压力!如果家庭支柱突然离世,现金流中断,房子断供面临被银行处理的风险。对于很多人来讲,只能卖掉房子提前把银行贷款还清。但是日后的住房问题如何解决呢? 其实,我想说,为了规避这个风险,不妨在买房时为家庭支柱购配置一份“定期寿险”,这样即使家庭现金流中断,房贷也不至于断供。一般定期寿险的保额可以设定为剩余贷款余额,期限为剩余贷款期限。 我一直觉得定期寿险是最能体现保险保障功能的保险!但是很可惜这样的一款好产品,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 对大部分人来说,买房是为了保值增值;而保险,是用来保护我们的财富,两者并不冲突。但是我也明白,要在忌讳生死、缺乏风险意识的广大群众中推广它,并且让大部分人去购买它,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不过,有一个国家利用国家权威,让这款好产品得到了最广泛的普及,让保险跟买房的关系更紧密。这个国家叫新加坡。 早在多年以前,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类似中国的国家社保局)制定了两个与定期寿险相关的全国性保险计划:家属保障计划Dependants' Protection Scheme,简称DPS)和住房保障计划Home Protection Scheme,简称HPS)。这两份保险都是直接跟个人公积金账户绑定,定期扣取保费。 “家属保障计划DPS”,根据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网站cpf.gov.sg上的资料介绍,是一项非强制性的定期保险,最高保额为46,000 新元(按目前汇率,约合225,000元人民币),保障直至会员年满60岁为止。如果受保会员不幸去世,或者罹患重疾,或者永久性丧失工作能力,受保会员家属将获得一笔资金,帮助他们渡过困难时期。 而“住房保障计划HPS”为投保的公积金会员和家属提供保障,万一会员逝世或永久伤残时,无须偿还剩余的HDB房贷(类似于国内的保障性住房),家属也不会因此失去房子。HPS是专门针对房贷的一款定期寿险,保额会随着房贷余额的减少而递减,保费更便宜,设计更人性化。 另外,为了提高国民的寿险参保率和保障程度,降低营销成本,新加坡要求人寿保险公司必须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简单的、易于比较的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产品。并且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CompareFirst.sg(可翻译为先比较一下)的网站,让国民可以直观地对各公司的保险产品进行比价和选购。这样就跳过中介,保险定价中将不需要考虑销售佣金,让保费进一步降下来。 为了让国民能享受到定期寿险这种最能体现保险善意的产品,新加坡也真是煞费苦心了!从目前的数据看,这两款保险在新加坡国内的覆盖率早已超过可参保人口(21周岁-60周岁)的60%。好的东西,虽然民不懂,但官懂,并且通过自己的权威加以推广,不仅普及了对民众的风险意识教育,还能让民众获得了切实的保障。 我认为,这件事情非常值得我国参考的。假设,在过去10年的买房热浪下,由ZF或者监管部门推动,由保险公司推出符合购房者需求的(尤其是对于有房贷的)、性价比相对高的定期寿险,并加以强制性推广。用这种方式去普及保险,比如今的hard sale效果会更好!对比理财险,定期寿险更能体现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保险保障的意义。
  • 小结
对于房价继续涨的原因,我认为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而对于目前的中国,这个进程还在高速进行之中。 当下很多人纠结买房与否(针对有能力买的那群人),更多是一种心里纠结:所有人都认为目前房价很高,而且所有人也都知道,只要大家都停止买房,房价就会跌。但问题是我不买房,而别人选择买,或者进一步说很多人选择买,房价一样还会涨,我现在能买而不买,不就会蒙受损失了么。于是,基于这种判断,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买房。 我身边有些朋友,一直在坚持租房。虽然他们能避免在泡沫被捅破时的痛苦,但是这种漫长的等待过程却是相当煎熬的,至少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买房致富甚至实现了财务自由时,感觉会更难受。 不过,对炒房这件事情我是不敢苟同的,如果是刚需的话,建议要及时上车。 至于买房跟保险,我认为,新加坡模式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我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能围绕这款产品做出更多惠民政策来。通过这样一款形态简单、责任明确、性价比又高、同时又具有极强保障功能的产品来培育市场,至少比理财型保险要更加合适。
今天简单聊聊买房和保险关系(下) https://www.helenjia.com/item/1511.html
2018-04-08 14:14:30 转发链接
助你科技·案例分享
工具导航
版权所有 © 广州助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9-2024
粤ICP备171537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