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产业基金的组织形式而言,可以分为公司制、合伙制和契约型三种,公司制的基金是比较少见的,较常见的形式主要是合伙制和契约型的基金。因为公司制的基金本身是企业法人,适用于公司法,所受的约束最多,包括但不限于:基金的人数上限参照有限责任公司(50个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200个股东); 公司内部治理比较严格,按要求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等,不管是内部的股东会流程,还是外部的工商行政流程,股东资金的进出一般需要符合增资减资的程序,资金灵活度比较低;对财务报表的处理比较严谨,并且在进行利润分配的时候,需要进行完税,并计提法定盈余公积;股东持股达到一定的比例后,还会要求合并财务报表,等等。
公司制的基金在税务上和一般的企业是一样的,例如所得税一般是按照月度或者季度进行预缴,然后再进行年度汇算清缴。纳税有一定的优势,比如中国的企业所得税法约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可以免税的,那么公司制基金就得益于这种法人主体的组织形式,因此如果满足条件的话,即可以享受这种免税政策。
有限合伙制的基金在股权投资类的基金业务上应用比较多,这类基金本身是非法人的实体,适用于合伙企业法,通常基金的人数上限是50个人,需要有执行事务合伙人来执行合伙企业的事务,资金进出比较灵活。投资人按照当初认缴份额及普通合伙人(GP)的指令进行实缴,利润分配在合伙企业法的框架下,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分配,同时合伙企业的财务报表是不需要进行盈余公积的;另外,原则上来说不需要进行财务报表的并表。但是据观察,目前越来越多的审计师要求有限合伙及契约型的基金进行财务报表并表,因为现在的投资人(LP)对于基金的控制权越来越大,这一点下文会解释。不过,原则上,这种资产管理业务的并表并非是强制的。
合伙制的基金在税务上同样也是有优势的,因为合伙企业本身是所得税的税收穿透式,也就是合伙企业本身并不需要缴纳所得税,而是按照“先分后税”的原则,把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及费用先分摊给每个合伙人,再由每个合伙人按照他们各自的属性分别缴纳所得税。即:当合伙人是企业法人,则按照企业法人缴纳企业所得税;当合伙人是个人,则相应地按照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注意个税需要由合伙企业进行代扣代缴。
契约型基金本身基于合同而存在,因而相对来说就更加灵活、简单,其所适用的法律是合同法,基金人数的上限一般是200个人,往往由基金管理人进行运作。资金的进出较容易,一般是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由投资人认购基金的份额,利润分配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即可。财务报表方面与有限合伙企业有些类似,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并表的。
而契约型基金的税收政策在此前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相应的规定,所以也不存在所得税,管理人自然也没有代扣代缴个税的义务。 不过,在2016年140号文资管税收新政出来以后,契约型基金也属于这类资管产品,所以是按照3%进行简易征收。


其实对于有专业素养的保险销售人来说,一看属性就知道产品怎么卖,应该是这样,一看属性,一问客户的收入家庭健康状况就立即知道应该给客户开什么药,这个才是才是我们认为的一个正常专业水准,所以这个属性大家可以想象他是多么重要,好吧我们先讲一般的概念属性是什么意思,是一个事物所固有的特性就是它的外在特征或者是他的主要特点,特点是什么角色。
保险的属性是什么概念,是指保险产品的特性,保险产品的特性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是由这个保险产品他的这个精算模型来确定的,一般来说这个精算我们通过精算模型做出一款产品之后,我们自然就知道这个产品它承担什么责任不承担什么责任,以及对产品需要的付出和花多少保费是多少,那么这个都是有精算模型来做,那么不同的产品有不用的精算模型,那么我们人身保险总的来说,大概就有十几个属性,我看了有十几个。
